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产品 > 正文

河南省很大一部分位居黄河以北,为什么还叫河南省「洞庭湖倒灌」

  • 太阳能产品
  • 2024-07-08 02:12:42
  • 597
  • 其他内容没有找到TXT文件。
摘要: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河南...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河南省很大一部分位居黄河以北,为什么还叫河南省

河南就是因为在黄河以南而得名。

河南省很大一部分位居黄河以北,是因为黄河改道了。

河南省很大一部分位居黄河以北,为什么还叫河南省「洞庭湖倒灌」 太阳能产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历史中,黄河改道是正常现象,往南改道时,黄河曾经夺淮入海,就是说黄河流到了河南的最南边--信阳地区,如果在当时看,河南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北。

往北改道时,黄河曾经汇入漳河,就是河南最北面的安阳地区,这样河南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南。

总体而言,河南独立为行政区的时候,大部分都位于黄河的南边,故而命名河南,一直沿用到今天。

河南辖域自古便是中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河”专指黄河,而河南顾名思义,也就是“黄河以南地区”之意。

但是,令许多人困惑的是,在今天的地方行政区划版图上,可以发现河南省并非全部都在黄河以南,而是还有着安阳、沁阳这许多地区都处于黄河以北地带。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称呼它为河南省呢?

从历史考据资料来看,河南行省的源头大致可以追溯到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当时的区划的确不包含当前黄河以北的豫北地区。

我国疆域广大,山川交错,为了方便测量界定,以及适应各地方的风俗民情的需要,朝廷中央在进行地区区划时,大多都习惯直接以大山大河的走势作为边界,以降低治理成本,提升地方管理效率。

但同时出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考虑,统治阶级通常又会避免完全地按照地形来划分地域范围的方式。


一则是过度依赖地形的行政区,容易形成相对闭塞的社群环境,致使地区内部产生独特的、具有一定排他性的局域文化氛围,妨碍中央对于地方的管辖和控制,从而诱发藩镇割据的后果,威胁到封建政体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国家的安全稳定

二来,地形的阻隔也不利于区域商业贸易的交流往来,容易加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形成各地高低悬殊的商品价格差,冲击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国家经济体系。

因此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攻下开封及其周边地区后,设立了有别于元朝河南江北行省的河南省,并且还将怀庆(今沁阳)、卫辉(今新乡卫辉)、彰德(今安阳)三府都划归河南省管辖。

从此黄河不再作为豫州地区的天然界限,而是从河南中部偏北处穿过,成为南北商贸活动和人文交流的重要链接和纽带。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自然因素影响的可能性。

自古便有“大禹治水”的经典传说,这里的“水”即指的黄河。

黄河作为一条旱涝灾害频繁的、主体分布于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平原地区的大河,再加上流域内多沙善淤,因而变迁无常,在过去的记载中改道多次。

而河南恰好又处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是黄河改道最频繁、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所以黄河的每一次改道,势必都会对其与河南地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最近的一次大型改道发生在清咸丰时期,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入渤海,于是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黄河。

所以,要讨论关于河南与黄河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黄河改道这一重要环节同样不容忽视。

在一定范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河南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征和文化面貌,地方居民也势必会因此产生出相对统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今豫北地区虽然位于黄河以北,但距离河南的轴心城市开封等不算太远,加上交通的日益便捷,这些城市仍处于河南文化圈的辐射范围之内,所以当地民众更倾向于自认是河南人。

所以说,虽然河南省的确存在部分地区位于黄河北岸,但由于其面积所占比例和远小于位于黄河南岸的主体部分,再加上自然的历史的和文化习惯性等多方面的影响,人们仍然保留了河南省这一称呼。

至于某些人关于河南河北以漳河为界的说法,是当代才开始出现的,在两地的地方史料上并无任何相关明确规定,凑巧而已。

“河南河北”中的这个河,指得是漳河可不是黄河。远古时代,传说大禹把天下分为九州,河南就是古九州中“豫州”的位置,所以简称“豫”,河北在古九州中“冀州”的位置,所以简称“冀”。这条漳河现在好像没什么名气,但是在古代时期还是很有名的,早在战国时期魏国就在那里修建了邺城,西门豹就曾在邺河中沉下了害人的巫师。

题主把“河南河北”中的河说成是黄河,看来是张冠李戴了。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都在黄河以南,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北,因此叫河南还是很贴切的

叫河南省并不意味着其辖地都在黄河以南,就像是山东省的本意是“太行山以东”,但这也并不代表着现在太行山以东的地区都是山东省的辖地。在今天,太行山以西是山西省,而太行山以东却并不是山东省,而是河北省。

再说,河南省虽然有一部分辖区在黄河以北,但主要地区都在黄河以南,因此叫河南还是很贴切的。

(图中红线就是黄河,可以看到河南大部分地区都在黄河以南)

自元朝以后,中国的条省界都尽量避免完全按照山川河流进行划分,这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依靠山川之险进行割据。

“河南”作为地方行政名称最早出现于隋朝,隋朝政府在今天河南省境内设立河南郡、荥阳郡、陈留郡、梁郡等郡。

到了唐朝,唐朝政府又在河南境内设立都畿道和河南道。(唐代的河南道基本就是在黄河以南,当时河南道面积比现在大多了,除了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大部以外,今天的山东省大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都属于河南道。总之,黄河以南,淮河以北都是河南道辖区)

唐朝灭亡之后,河南道被取消,在北宋建立之初,今天的河南省归属京西路管辖。不过“河南”这个称谓并且没有完全消失,只不过降级为“河南府”,受京西路管辖。

由于级别降低了,河南府的辖区面积也大大缩小,仅为洛阳附近地区。

到了元朝,元朝政府将整个黄河中下游以南和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合并为一个行省,建立了“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省会开封。由于这个省的名字特别长,民间多简称为“河南江北省”或者是“河南省”。此时的河南江北省仍旧是基本位于黄河以南,只不过当时黄河的入海口在江苏境内,因此元代的河南江北省不包括山东地区。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

可能是由于版图辽阔的原因,元代的诸省的面积都非常大,但这种过分庞大的省份不利于管理。于是到明代,明朝政府对元代各省进行了拆分,其中河南江北行省被拆成三部分,明政府在河南江北省西部地区设立了河南布政司(仍旧简称为河南省)。

此后为了便于治理黄河以及出于防御的需要,明政府又将黄河以北的几个州府划给了河南省,至此河南省的行政版图与今天基本一致了。

(明朝时的河南地图)

到此,大家对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